GIF技术路线图
发布时间:2021-08-12      来源: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先进核能系统专业委员会       分享:

2.jpg



2002年版路线图

为实现上述目标,使第四代核能系统在2030年后投入使用(见图1-2),2002年版技术路线图中确定并规划了要求的研发工作和相关时间节点。该路线图是100多位国际专家历经两年的努力共同编制而成,旨在筛选出最有开发前景的核能系统。2002年,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从近100种设计概念中筛选出下述六种系统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

     气冷快堆(GFR);

     铅冷快堆(LFR);

     熔盐反应堆(MSR);

     钠冷快堆(SFR);

     超临界水冷堆(SCWR);

     超高温气冷堆VHTR)。

 1628771677307628.png

1-2  2002年版路线图(左)和2014年路线图(修订版)确定的系统开发进程比较


1-2  2002年版路线图(左)和2014年路线图(修订版)确定的系统开发进程比较(续)

 

可行性研究阶段

技术实施阶段

示范阶段

在相关条件下,对基本概念、技术和工艺进行试验,明确所有潜在的技术障碍并加以解决。

在原型条件下,对工程规模下的工艺、各种现象和材料性能进行验证和优化。

如果可行性研究和实施阶段的研发已顺利完成,则预计每个能源系统都会经历至少十年的示范阶段,耗资将达数十亿美元。在此期间,各成员国的原型堆或示范堆的审批、建设和运行牵涉其工业界,甚至其它国家。在这一该阶段,将完成详细设计和审批。

可行性研究结束

技术实施结束

       根据各子系统与所建立的废物流排放通道间标定接口要求,进行整个系统的预先概念设计;

     通过适当比例的试验,制定基本燃料循环,如果适用,也编制能量转换工艺流程;

       根据预先概念设计进行成本分析;

     简略地进行系统的概率风险评估(PRA);

     确定分析工具;

     对安全特性进行预先概念设计和分析;

     简略地编制系统的初步环境影响报告书;

     制定初步的安保和实物保护策略;

     向监管机构咨询安全方法及架构问题。

     整个系统预先概念设计,满足建设原型堆和示范堆的采购规范,并确认所有废料流排放的可接受性;

     按示范堆的比例确认工艺有效性;

     对系统进行详细的成本估算;

     对系统进行概率风险评估(PRA);

     验证分析工具。

     通过试验、分析或相关经验验证安全特性。

     编制系统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制定系统安保和实物保护策略,包括外部安保的成本预算;

     与监管机构举行预申请会议。

 

目前,第四代核能系统中的钠冷快堆、超高温气冷堆、超临界水冷堆和气冷快堆已经作了系统安排,其余两个系统(铅冷快堆和熔盐反应堆)已经签署谅解备忘录。参与系统安排及截至20141月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国家,见图1-3

 

1628771429(1).jpg

1-3  GIF系统安排及至20141月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国家


修订版技术路线图的目标

修订原技术路线图的主旨是,编制一份高水准的报告,总结过去十年取得的成果,规划未来十年研发步骤,对最近三到五年内的具体研发活动作出安排。值得一提的是,修订后的技术路线图还深入探讨了未来十年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将通过GIF开展的活动和完成的项目。文中提到近期应当考虑的问题是:

     有待解决的新技术或经改善后出现的技术问题;

     应当在GIF内开展研发合作的新概念及GIF在原选定六种核能系统中所应继续开展的工作;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对第四代核能系统开发目标和安全性目标所产生的影响;

     在最近期10年内,进一步的研发及原型堆/技术示范需求,包括经济评估。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教训对GIF工作的影响

发生于20113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系日本东部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的结果。这次地震是日本有史以来所记录到的最大地震。震后接连发生的海啸(据估计,海浪高度超过了14)使该核电站遭受重创。地震引起的海啸使电站大范围遭洪水侵害,导致从太平洋最终热阱向电站提供冷却水的应急柴油发电机和水泵出现故障。

所有依靠电力来保护1号、2号和3号机组堆芯燃料的安全系统全都停止工作。事故发生后,其它不要求电力来维持工作的系统,仅短时间发挥了作用,随后,也停止了工作。1号、2号和3号机组堆芯失去冷却后,燃料出现了严重的损毁。估计在海啸侵袭电站厂址数小时后,1号机组的堆芯开始出现熔融。接着,3号机组于313失去冷却;2号机组也于314发生冷却剂丧失事故。

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受损的三座反应堆的数据收集、事故及其后果的全面分析尚待时日。各国的核监管机构和国际组织,主要是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NEA),正在努力工作,以从此次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

这次事故的经验教训涉及核电站对极端自然灾害、人为事件以及二者结合事件的响应能力;长时间丧失电力供应和最终热阱引发的安全系统失去作用及严重事故的管理系统;堆芯和乏燃料池失冷及压力容器完整性被破坏。这些经验教训,不仅对在役机组适用,也可供新反应堆的设计和燃料循环设施借鉴。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表明,长时间可靠的余热排出是非常必要的;在发生严重事故的情况下,应避免出现大量的放射性在厂外释放。相较于先进轻水反应堆,第四代核能系统有一系列其它问题尚待详细分析。主要问题是:

     多数第四代核能系统的设计采用非水冷却;

     更高的工作温度;

     更高的反应堆功率密度;

     在某些情况下,燃料循环或化工设施靠近反应堆或与其集成。

第四代核能系统实现安全目标的能力,必须得到验证。只有满足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目标中所确定各项严格要求的核能系统,才能可获得批准。本报告还考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所吸取经验教训的落实。

(节选部分内容-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路线图(修订版) 2014年1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21号六层  电话:010-88305801   传真:010-56971700  邮箱:zhghnxh@sina.com

京ICP备1600872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3858号  技术支持:中科服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位嘉宾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